宋诗五首,其中一首是苏轼享有盛誉的七言长
闲居
司马光
故人通贵绝相过,门外真堪置雀罗。
我已幽慵僮更懒,雨来春草一番多。
这是一首七言绝句,诗人因反对变法退居洛阳,曾经的一些老朋友纷纷就水弯船,掉转码头支持新法,不再和诗人往来,所以门庭稀落到了可以安放捕鸟罗网的地步。因此诗人郁郁寡欢,变得懒散起来,什么都不想做,连衣冠都懒得整理。家童们知道诗人被排斥,也变得势利起来,庭院不打扫,花草树木也不修剪,以至于一场春雨过后,遍地野草蓬蓬勃勃。此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人趋炎附势和对新法的不满,依旧对小人的厌恶。
示长安君
王安石
少年离别意非轻,老去相逢亦怆情。
草草杯盘供笑语,昏昏灯火话平生。
自怜湖海三年隔,又作尘沙万里行。
欲问后期何日是,寄书应见雁南征。
这是诗人写给大妹王文淑的一首七言律诗,诗人强调自己是一个重感情的人,以前处在少年时期,所以离别更加让人心情沉重。现如今,自己虽已进入不惑之年,但大志未伸,兄妹又分别多年,见面恐怕互相都不认识,有加之渐渐老去,见面的时间会越来越少,所以连相见都感到悲怆。
准备了家常便饭,兄妹二人在昏暗的灯光下边吃边聊,足膝长谈,直到深夜。诗人在感慨兄妹二人三年不见,现如今又要冒着风沙出使辽国。使人感到相逢难别亦难,但诗人还是决意前往,等到秋天大雁南飞,就会捎来自报平安的家书。此诗言浅情深,表达了深沉的相逢和离别之苦。
春尽
郑獬
春尽行人未到家,春风应怪在天涯。
夜来过岭忽闻雨,今日满溪俱是花。
前树未回疑路断,后山才转便云遮。
野间绝少尘埃污,唯有清泉漾白沙。
这是一首七言律诗,描写暮春时节,诗人离家日久,在归家途中见到的景色和心理感受,游子远出,日久未归。连春风都来则归自己,为什么有家不回,非要跑到天涯来?其实哪个游子不愿意早日回家呢?所以诗人星夜兼程,翻山越岭突降雨,天亮才发现小溪边全是被雨打下的花瓣,顺着陡峭的山路前行,路仿佛在山阻断了,连前面的树都无法看见,好不容易爬到山顶,天上团团白云飘过,将身后的山峦淹没在茫茫云海中。路途是那么的艰难,但山间空气清新,非常适合人居。此诗表达了诗人不愿随波逐流的品格,和对新党的厌恶,所以宁愿返乡也不随波逐流。
新晴
刘攽
青苔满地初晴后,绿树无人昼梦余。
唯有南风旧相识,偷开门户又翻书。
这是一首写景七言绝句,诗人午睡醒来,发现久雨后天也放晴,不禁心情愉悦,看到雨后的树叶和青苔更加浓绿,无人前来打扰,唯有老朋友南风如期而至,将房门打开,拂动诗人放在说桌上的书页,似乎是想知道诗人在读什么鸿篇大作。此诗表现了心境的恬适与宁静。
百步洪二首(选一)
苏轼
长洪斗落生跳波,轻舟南下如投梭。
水师绝叫凫雁起,乱石一线争磋磨。
有如兔走鹰隼落,骏马下注千丈坡。
断弦离柱箭脱手,飞电过隙珠翻荷。
四山眩转风掠耳,但见流沫生千涡。
崄中得乐虽一快,何意水伯夸秋河。
我生乘化日夜逝,坐觉一念逾新罗。
纷纷争夺醉梦里,岂信荆棘埋铜驼。
觉来俯仰失千劫,回视此水殊委蛇。
君看岸边苍石上,古来篙眼如蜂窠。
但应此心无所住,造物虽驶如吾何!
回船上马各归去,多言譊譊师所呵。
这是苏轼享有盛誉的七言长篇,是赠送给僧人参寥的。古往今来擅长这一类题材的只有李白和苏轼两人。诗的前半部分写景,描写在湍急的滚滚洪流中,诗人坐船冒险直下,船从窄缝中擦着乱石驶出,像如织布之梭,一闪而过,船工狂叫着,野鸭子四散惊飞。水向下急流,像狡免奔跑,像鹞鹰直落,像骏马腾跃高坡。
小舟行驶在江中,如同琴弦崩得太紧突然断掉,又像箭从手中飞快射出,像飞逝的闪电从隙缝中一闪而过,又像猛掀起荷叶急遽落下的水珠。诗人在这里一下子用了八个比喻。船行驶得太快,耳边的风声飕飕地掠过,四面的青山不停地旋转,使人眼花缭乱,又见飞沫四溅,形成无数的漩涡。
这种冒险虽然能给人带来无限的快乐,但就像《庄子.秋水》里河伯自夸一样,根本不值得一提。这世间的一切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着,跟人的心念飞越和历史巨变比起来,这百步洪湍急的洪流显得从容多了,人生苦短,但世人总喜欢在你争我夺在虚度年华。其实人不应该执着于外界事物,这才是应对变化的有效方法,心如潮水,时光流逝,洪涛汹涌过后便归于宁静。真正的领悟是心灵的体验,如果太啰嗦就落了语言障,所以见好就收,以免遭参寥禅师呵斥。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buoumao.com/hyls/6649.html